文/小圈梨(公众订阅号:小圈梨)
每天回家路上,我都会接到各种各样的传单。什么吃的、喝的、健身的、美容的、学英语的,五花八门。不得不说,有些传单真是“惨不忍睹”。于是,想写写:怎么用"社会化营销"的思维,提高街头传单转化率?
可能你会说:现在都什么时代了,这种原始、低级的宣传手段,太不“互联网思维”了。但我想说:传单不是过时了,只是我们现在多了很多沟通手段。某些情况,发传单的效果,可能比开微信等更立竿见影。比如:当你的咖啡馆开在某个写字楼聚集区,或隐藏在某社区深处。
传单,其形式是一张纸,但不代表酝酿它的过程不需要注入新的营销思维。而“社会化营销”强调的就是:找到对的人,说对的话,零距离沟通。
传单,当你赋予其“社会化营销”的思维后,就如同产生了化学反应,可提升用户转换率。
我以一张已连续收到了3次的烧烤店传单为例,一步一步道来吧。
Step 1:场景。即:何时发?在哪里发?发给谁?
“何时发”和“在哪里发”是“发给谁”的决定性因素。
再说得通俗易懂点,同样的店铺,你在城中村发和你在大商场发,传单呈现内容是截然不同的。
以“蚝之味”这家烧烤店为例。他选择发传单的时间、地点是我比较认同的。我连续3天,每天接到店员发给我的传单,是在一个十字路口。这个十字路口人流、车流南来北往。每次人们站在这里等红绿灯,如果从绿灯刚转为红灯时开始等,要等至少2分钟。这2分钟,是“黄金2分钟”!如果传单能做地出神入化,店员能和有兴趣的路人有效沟通,那么,“用户转换率”是相当可观的。
时间呢?“蚝之味”选的时间也是精准的。时段是晚上6点30到8点间。这段时间,上班族下班回家身心疲惫,饥肠辘辘,脑中思考的问题,通常会离不开一个:今晚吃什么?这时,一张关于“大快朵颐”的美食传单发到路人手中,很有机会成为一个“备选项”。
发给谁?时间和地点两个因素决定了“发给谁?”这个时间点,出现在这个地点的,通常都是下班回家的人。当然也有一部分其他人群。我注意到,店员为了“完成任务交差”,管他张三、李四,看到谁就塞给谁?甚至塞给抱着孙子的老大娘。在这“黄金两分钟”,更应“以貌取人”,寻找年轻男女,特别是“群聚”的。
Step 2:传单的内容。
可以说,“蚝之味”的内容是个败笔,把一个潜在用户变成了过客。
当我收到店员的传单时,我正想让味蕾放纵一把。但是,直面我的这只大猩猩,好惊悚,我还以为是什么“5D电影院”的传单了。然后“大民兴逆袭”这几个字,实在不知道店主要说什么?